校园新闻

  • 勇于创新铸匠心,薪火相传育人才

    ——记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、辽阳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教师潘学宇

    发布时间:2023-5-30

    阳光和煦,春意盎然,踏着春天的节拍,走进绚丽的五月,今天,我们迎来了青春的节日----五四青年节。不同寻常,不为所俱,就是青年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、最有生气的力量,国家的希望在青年,民族的未来在青年。在辽阳技师学院这片沃土上,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……

    入职11年,他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车工技师、数控铣高级技师,累计培养数控专业学生600余名,指导大赛选手在市级、省级、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多次。他荣获“市级技能大师、市级职教名师”称号;市级、省级青年五四奖章;省级职业教育骨干教师,还斩获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二等奖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。他就是辽阳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青年教师潘学宇。

    匠心筑梦守初心

    潘学宇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,2007年他初中毕业后来到辽阳技师学院,由于热爱,他选择了学习数控加工专业。经过学院的精心培育,在学习中,他努力拼搏,刻苦钻研,在学业中表现突出。2012年毕业后,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毅然选择留在了培养他的母校----辽阳技师学院,任教实习实训指导教师,将他的所学传授给学生们,让更多的人走技能成才之路,在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光和热,为学院作出应有的贡献。202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    潘学宇儿时就喜欢和手艺人交流,总想问问身边的技术工人“为什么?”也非常羡慕机械类师傅的手艺,师傅们质朴的品格和精湛的技艺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里。这种匠心情怀始终激励着潘学宇谦虚好学、执着追求,他在内心深处暗暗告诫自己,一定要始终保持勇于探索、勤于实践的劲头,把业务学好学精,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突显出彩。

    在学院的精心培养下,潘学宇努力学理论、钻业务,很快从一名普通专业教师发展成为专业骨干。参加工作以来,他先后担任理论老师、实习指导教师、大赛辅导员等职务,并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和车工技师、数控铣高级技师资质,总结出理论教学、实训教学、大赛辅导等丰富的经验,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。

    竞技场上展芳华

    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技师技术能手,潘学宇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,也克服了重重困难。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,作为职专生的潘学宇常常放弃休息,上课堂、下车间,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技练功上。

    从2010年开始,他坚持参加各类比赛,只要跟专业相关的比武,一场也没落下。2012年他迎来了一个契机--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于6月在天津举行。对他来说,这是一个机遇,更是一场考验。集训期间,室外烈日炙烤,室内寂寞难耐。潘学宇深知,要想取得好成绩,就必须吃得下苦。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,潘学宇都在不停地练习实操,将上百种精心设计及成千上万个预测故障融会贯通。回到宿舍后,他就背诵理论,运用手机软件进行模拟答题,直到凌晨以后……

    破茧成蝶,不负芳华。6月,青春少年通过层层选拔比拼,潘学宇获得代表辽宁省参加国赛的资格。赛场上,他不畏强手、沉着应战,一举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的好成绩,一时间名声大振。此后,他先后参加人社系统 、教育系统、工会系统等举办的技能大赛,获得多种奖项,为省、市、学院争得荣誉。2022年度,他又是“辽宁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。

    勇于担当攻难关

    荣誉加身,奋斗不止,征程再启。作为以培养中、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辽阳技师学院,专业技术既是“命门”所在,也是发展之要,只有在专业技术上实现突破,掌握更多专业技能,才能把握主导权。成为技术能手以后,潘学宇主动申请加入技术最复杂、工作最繁忙的一线教学,把重心放在了传帮带上,向学生们传授着多年来积攒的经验。

    2017年,潘学宇受学院安排担任大赛集训队教练,通过精心辅导、躬身传授,5名选手分别在国家级、省级技能大赛中荣获佳绩,还有多名选手入选学院备战队伍,等待大赛召唤。作为青年教师骨干,针对在技能提升的关键时期,潘学宇主动作为,甘于奉献,在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后,自动申请回实习场训练选手,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    以匠心筑梦,练就过硬本领;以信仰之光,点亮青春之火。如今的潘学宇还是“市级潘学宇技能大师工作站”领站人,他充分发扬“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”精神,阶梯式的培养技能大赛选手。他指导的学生除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,还多次获得“技能雏鹰奖”,“国家级奖学金”等,各级毕业生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。

    青春年少,意气风发; 青春年少,激情四射;青春年少,活力无限;青春年少,时不待我。让我们谨记习总书记教导:科技强国任重道远,新时代青年一定要用知识武装自己。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将责无旁贷,未来将通过技能社团阶梯式培养,开展技能大赛活动等方式,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,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让更多学生成长为高素质、高水平的少年工匠、青年工匠,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好人。